及它们的复制体建立完毕,可以开始编辑详细语句了。
每一句的可编辑参数都显示在右侧属性编辑器里,和角色卡里的参数几乎一模一样,也有情感滤镜选项。邵逸明立刻意识到,所谓的角色卡,其实就是一个参数模型。
属性编辑器里,唯一和角色卡不一样的,就是音频液化曲线,像手机app一样,可以对某一个句子的不同时间点,进行最细微的调整。
编辑完角色、编辑完语句,软件自动合成音频,这段音频显示在右下方的音效素材库里,可以拖入多轨道编辑器进行剪辑。音效素材库链接到云端,用户可以从中下载所需要的任何音效。当然,也可以自己导入。
到这里为止,这个软件只是普通的配音软件而已,功能无非是模仿人类的声音,细化了各种可调参数。
用这个软件来做广播剧的话,只要设定好角色,输入剧本就可以输出音频。但这样做出来的广播剧非常“标准化”,用邵逸明的话说就是“平平无奇、没有灵魂。”
如果对广播剧进行精细化的微调,可以达成很好的效果,甚至能调出专业配音都达不到的水平,但那样又太慢了,要一点一点抠到天荒地老。
邵逸明心想,这个软件是不是有点鸡肋?一键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