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策、论五十道。
两制看了,觉得这娃词理俱优,便可以送去参加阁试了。
秘阁试六道题,道道都是拦路虎。
首先,出题范围就极其广泛——九经、兼经、正史。
别忙,那只是主要的,接下来,还要旁及武经七书,即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
没完,还要包括《国语》,诸子百家。
等等啊,上面这些是正文,光有这些怎么能体现出我们大宋制科考生的逼格呢?所以——历朝历代大儒们为这些经书所写的注疏,也在考试范围里边哟……
用苏轼参加过的那次制科来举例,阁试六论如下:
一,《王者不治夷狄》,出处:《春秋公羊传》,何休的疏注;
二,《刘愷丁鸿孰贤》,出处:《后汉书?刘愷传》,《后汉书?丁鸿传》;
三,《礼义信足以成德》,出处:《论语?子路篇》,包咸的注述;
四,《形势不如德》,出处:《史记?吴起列传》;
五,《礼以养人为本》,出处:《汉书?礼乐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