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不会这么简单了。
连办个“同文馆”,还吵得沸反盈天;皇帝学“洋务”,那班守旧卫道之士,还不得如丧考妣?
关卓凡真的很好奇,甚至有一点“期待”——想看看这班冬烘先生。到底能有什么反应?
如果这一关能过去。那么连皇帝都学“洋务”。还有谁不能学、不该学的?
这是最好的“标杆”。
之后,“新政”就可以大踏步地向前进了。
这是关卓凡和守旧势力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这一关,一定要过。
为此,关卓凡甚至不惜斥诸最极端的手段。
不过,他判断,应该用不着动刀动枪的。
关卓凡认为,清末改革。最大的障碍,还是士绅阶层对土地、农民的掌控;观念上的守旧,如果上位者有足够的决心,根本没有看上去那么可怕。
而真正动士绅阶层的奶酪,即大规模剥夺他们对土地的支配权——不论用什么手段,和平的也好,暴力的也罢——还早着。
没有真正的强大实力包括武力做后盾,“言路”就是只纸老虎。
何况,“言路”本身,也有支持新政的声音。其实还不少。只是这些声音听起来,自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