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旧派哭爹喊娘“嚎丧”那般响亮。所以,上位者难免有敌人无比强大、我方势单力薄的错觉。
还有,关卓凡对清末士林的“风骨”,并没看得太重。
中国士人对君主的“犯言直谏”,到了清末,基本沦为做秀。“清流们”倚仗的不过是君主的宽容,如果君主真的瞪起眼睛,身上的骨头还没软的,剩不了几个。
应该说,两百年下来,满洲贵族对于汉族士人的打压和奴化是成功的。
前明天启之前文官集团和君主的那种激烈对抗,根本不可能现于清朝。
作为后人,看汉族士大夫对满州贵族俯首帖耳,自然悲愤;可关卓凡现在是“时人”,士林的软弱,现实中却可能减少中国改革的阻力。
历史的吊诡,令人感慨。
台面上,建言增加小皇帝“兵事、洋务”功课的,是宗室的核心成员;举荐的师傅,是政府的首脑,“洋务”的主持者,不久前立下了不世的功勋。
而且,正手握重兵。
最高权力的取态是很清晰的。
除了以上泰山压顶般的威慑,守旧派还有个倒霉的地方是,这个事情上,他们的领袖倭仁没法子讲话。
因为都是“弘德殿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