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最强硬的主战派,一直不遗余力的推动巴黎对华宣战,这份《告万国书》,言辞激烈,不留余地,尤其是里面有“修怨”、“不承认《壬戌和约》有效性”甚至“要求法国撤出越南”的内容,则巴黎看到了,战争便绝对不可避免了。
博罗内求仁得仁,本该庆贺一番的。
可是,怎么好像不大高兴的起来?
反倒有些蒙圈儿?
想了一会儿,想明白了:
之前的中国政府,确如《告万国书》所说的,隐隐给人一种“维持中法和好之大局”、不轻言决裂、能不大打就不大打的印象,怎么,一个“基隆事件”出来,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这份《告万国书》意味着什么,想来中国政府也是清楚的——不至于以为,如此激烈的羞辱法兰西帝国,可以不付出相应的代价吧?
也不至于以为,巴黎还会拿什么“最后通牒”,继续跟他打哈哈吧?
就是说,中国政府已经下定了大打的决心了?
呃——
那么,这个决心,是来自于已经做好了大打的准备呢?还是仅仅因为“基隆事件”太恶劣了,忍无可忍,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来了份《告万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