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夏才走了不到两天又回来了,原来半路又遇上宁王府再派来的车马队。宁王朱权在见识到水泥的妙处后给朱植写了一封信,由杨夏转交给乔玄俭呈递了上来。
宁王朱权在信中对朱植提供的雪花盐(海盐回火与井盐掺合)、水泥赞不绝口,但却对如此高价和稀少的数量极度不满,并要求再采购雪花盐一百小引,水泥五千桶,最令人发指的是,宁王十分豪爽地说了,分批次拉货,拉多少就给多少现钱。
朱植看完信,一颗心很不争气地怦怦直跳,这事透着诡异,其中必有隐情。
五千桶?这不就是两百吨嘛!水泥厂现在的产量是一个月大约七吨半,再加一组立窑能达到月产十五吨,但人手会不足,效率反而会下降,不说别的,装水泥、装盐的木桶都供给不上,这五千桶的订单岂不是要做两年,那自己的王府简直都不用搞了。
然后按每桶一百贯也要五十万贯,一百小引的雪花盐价值一万八千贯,这可不是宝钞,而是实打实的现钱,宁王再怎么财大气粗也不可能有这么多钱吧。
算上之前送来的三万多贯,加上他建王府的开支用度,就算他母亲杨妃在宫里受宠一点,多点积蓄给他,老朱也赏赐得多一些,岁禄有米七万石,钱钞六万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