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主要还是为了承苏通的情。
苏通在联络这些事上,显得非常的积极和热情,沈溪实在推脱不过。
翰林院中的“翰林”,素来南直隶学子最多,其次就是北直隶顺天府,福建虽属于大明的教育大省,应往届中进士的不少。但留在翰林院的人却不多。这次文会,只请到两名翰林,一名是福建的,还有一名是湖广的。
这次过来的几名考生。也包括湖广、江西的举人,全部加起来有四五十人,齐聚一堂,茶楼二楼竟然显得有些拥挤。
但苏通等人交游毕竟有限。使得邀请前来的人中,只有沈溪因为是一省解元名气有些大,而别的举人。基本都是各省乡试二十名开外的人物。他们的目标,就是认识一下两位翰林院的“翰林”。
在明朝,翰林院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其官吏官品虽低,却是清贵之选。内阁大臣必出自翰林官,也是不成文的规矩,官员未在翰林院供职过,就没资格成为内阁辅政大臣。如果翰林得以入阁参与机密,更是贵极人臣。
文会开始,跟以前当童生、秀才时参与的文会不同,举人的文会,尤其是举人在会试年举办的文会则更注重实用性。
所有人来就是为了一个目的,做文章,让翰林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