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溪在学塾只是将尚书背熟,冯话齐连经义和集注都没有给他讲全,好在沈溪前世专门研究过几种版本的尚书,并结合朱熹对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差别的论述,对此并不陌生。
沈溪不想弄得太复杂再去看春秋的题目,他觉得这道尚书题不错,跟之前四书文“仁政治国”算是一脉相承,都是论述君王治国之道。
沈溪提笔破题,直接以“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不善之国必有余祸”来破题,以论述君王对于天下兴亡有所承担的重要性。
这次沈溪觉得有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的感觉,反正他年岁小,就算过了这次县试,他也不能马上去府试、院试,甚至是乡试和会试,他对于这次考试并非十分看重,本着重在参与的精神 ,他写起一些话来也没太多顾虑。
一篇文章作下来,沈溪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但篇幅所限,必须要收尾。
在八股文中,对于头尾的要求很高,等沈溪完成后,仔细审读一遍,觉得没什么差错,再往正卷上抄写。
一切完毕,时间才刚刚过正午,距离下午交卷尚早。
沈溪上午补了一觉,精神 尚可,这会儿没有睡意,便坐在那里发呆,偶尔侧目看看别的考生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