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无法突破。
有些研究甚至认为,目前的人脑已经是有机物——细胞——器官架构的最高水平,即便再怎样演化,譬如增加神经元的数量(提升规模),提升单个神经元的体积(提高信噪比),填充更多的脑白质(拓展带宽),都会因产生的副作用而得不偿失。
这些研究,在ASA的数据库里都有,方然也读过一些,只是暂时还未能确证。
但现在这一切已不重要,不论人脑是否还有演进的可能,短时间内,也根本无法获得飞跃性的提升,根本无法追赶电子计算机的脚步。
只要得到一台切实可用的“强人工智能”,只要肯投入资源,便能得到更强大的“强AI”。
尽管这种投入,费效比想必会是一条斜率不断接近于1.0的曲线,随投入的翻番,所获得的性能则距离翻一番越来越远。
总体看来,还是会比豢养人类研究者更经济。
AI与人类研究者,谁更经济,这是方然一早就判明了的,专家组的意见也大致如此。
即便按目前的粗略预计,要具备与科学家相近的智力水平,整个“强人工智能”系统的造价与运行费用必然十分高昂,甚至会大大超出培养、雇佣一批科学家的总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