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广义上可归类于物理过程的化学、生物等衍生学科。
在方然所处的时代,西历1472年,身为研究生,他明白当今时代的数学研究,或者也包括哲学研究,理论上大大超前于物理这样的实践科学。
然而他更明白,若没有实践的探索验证,一切高远或邃的数学理论,哲学论题,那些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即便光芒夺目,也永远无法落实到真与伪,而只能泛着五彩斑斓,在未可知的浓雾中飘荡。
数学体系,作为一个自我反馈的系统,今天的成就,远远超脱了现实。
要理解这一点,不需要列举多么高深的数学理论,只看人类已知的,“有意义”的最大数字如何:
植根于实践的物理,随便报出1080,可观测宇宙中基本粒子的总数,也就是一亿兆兆兆兆兆兆,对人类而言,这样的数字不仅无法想象,事实上也的确震撼之极,毕竟可观测宇宙是直径九百二十亿光年的庞然大物,仰望星空时,也的确会让人自觉渺小,体会到这至极的浩瀚无限。
然而数学的立场又如何呢:
事实上,完全取决于数学家们,如何摆弄和定义他们手上的古怪符号。
且不谈此前的“葛立恒数”,一个64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