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臣为经略,领大兵,武臣为总管,号将官,受节制”的模式的确立。
第三,经略使、经略安抚使与安抚使的职责有所区别,前者军事职能更为显著,经略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与都部署“其任实同”。
这种差异是历史上形成的。隋开皇九年,于平定南方、统一中国之初,为稳定岭南局势,即“遣柱国韦洸安抚岭外”。
而唐代则自开国之初,即于“边州别置经略使”。
但是,这一时期的经略、安抚使皆因事而置,事已则罢,均非常设之职。
而安抚使则仍隋唐之旧,更多的是充任使节,巡视、抚慰一方,即所谓的体量安抚使。
其进一步发展尚有待于局势的推动,有待于宋王朝内外矛盾的激化。
宋代安抚使路首先形成于陕西地区,这是宋夏双方长期在陕西冲突的结果。
仁宗初年,西夏攻克战胜,据有夏、银、绥、宥、静、灵、盐、会、胜、甘、凉、瓜、沙、肃诸州,国势逐渐强盛起来。
宝元元年十月,元昊正式称帝,并入侵宋鄜延地区。
宋为了应付骤然紧张起来的局势,十二月己卯,任命“知永兴军夏竦兼本路都部署、提举乾耀等州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