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处寻?”
中年男子喃喃自语,反复咀嚼着这两句的意味,越想越觉得有意思,随即抬起头对面前的陈仲卿说道,“仲卿小友,恕我直言,我想问一下这两句是妙手偶得的残句,还是酝酿已好的佳句诗篇里的其中一句?看押韵,似乎是五十八字小令的踏莎行词牌名首句?”
陈仲卿端着杯子又重新放下,他流露出惊讶的神情,中年男子的话令他感到震惊,都说古人将诗词已经发挥到了如臻化境的地步,以押韵猜词,果然诚不欺人。
话已出口覆水难收,最后他只能诚实的回答,“的确是已经酝酿好的诗篇。”
“可否告知全诗?”
中年男子眉头一挑,就连斟茶的动作都停顿下来,满脸期待的希望陈仲卿继续说下去。他觉得虽然词意悲观,但不失为好句。
杭州文人骚客多,但能脱口成章的却少之又少。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空巷里传来吟诗作词,万籁寂静在此刻被打破,枝头上的黄鹂惊起,枝头的露水被抖落,庭院的小水塘落下一场细碎的雨。
“驿寄梅花,鱼传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