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法家和儒家,还有格物,这种赵祯自己扶持起来的学说已经成为了大宋的一大支柱,学习格物不单单是能为大宋牟利,更是能为自己牟利。
匠人的地位得到了提高,这对赵祯来说便是一种积极的信号,这些匠人即便是不服务于朝廷,也会使得大宋的民间科技出现进步,而这种进步和大宋的进步又有什么区别?
只要是封建王朝,那便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家的拿来主义用的好,匠人们会兴高采烈的把自己的成果送给朝廷。
当然赵祯也不会亏待这些匠人,必有厚赏不说,还会有一些有名无实的荣誉赐下。
抽完最后一口烟,赵祯蓦然发现,事实上现在的大宋欣欣向荣,并没有出现不可控的迹象,百姓的思想依旧是沉浸在儒家的忠君爱国之中。
别的不说,单单是每年考取功名的士子便越来越多,参与科举的人数逐年上涨,多亏了大宋教育的普及,现在的大宋已经不用担心无仕可用的局面了。
领土不断扩展的大宋对官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比如南海诸国原本只由朝廷派出一些待选官充任知县事,而现在,不光要有知县事,还有县丞,主簿以及县尉,要知道在大宋有些小县甚至都没有这些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