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圣典很多,藏经有阿含部、法华部、本缘部、经集部、瑜伽部、大集部、论集部、宝积部、中观部、律部、般若部等,不管千经万论,都以四圣谛为依归。
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苦集滅道四字,被无数的佛教徒视为在世间和出世间的真理,传诵至今超过了二千年。
很多人都知道,释迦牟尼和儒家至圣先师孔子几乎是同时登上我们身处的这个世间大舞台。
儒家思想经过无数先辈的去芜存菁,遗传至今,对我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命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这四谛究竟有何惊天动地的能耐,能和儒家思想一般,被人们传诵二千年?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苦,泛指逼迫身心苦恼的状态,它是一种状态。根据经典的说法,苦有很多,有二苦、三苦、四苦、八苦、八万四千乃至无量无数的苦。
若依我们这代人的生**验,用我们这代人的语言来说,佛教所说的苦大致可分为:我与人的关系不调和,譬如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我与身的关系不调和,譬如老、病、死苦;我与心的关系不调和,譬如贪嗔愚痴苦;我与物的关系不调和,譬如居住的空间窄小、不能称心如意、所求不得等苦;、我与事的关系不调和,譬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