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落榜;我与社会的关系不调和,譬如治安不好、经济萧条;我与自然的关系不调和,譬如气候寒热不适苦;我与境界的关系不调和,譬如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
苦有千种万种,即使是快乐也有无常之苦。
这含盖的范围无所不容,无所不包。
其中有一部分我认为是人生必要经历的,只要是生物就必须遵循的规律,算不得是苦。像我们的生病死苦,都活了几十年了,当然会死,单凭佛教的“快乐也有无常之苦”怎么能全都算苦?
不过不管是什么苦有多少苦,其实佛教之所以讲苦,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苦的实相,进一步去了解苦的存在、寻找灭苦的方法,这只是一个过程,如何离苦得乐,获得解脱,才是佛教讲苦的最终目的。
集,有积聚、招感的意思。集谛就是指形成痛苦的原因。《成唯识论》说:“生死相续,由惑业苦。”众生由于无明、贪爱、嗔恚等烦恼的驱使,而积集种种恶业,然后依照种种业报而招致种种苦果。如此一来,惑、业、苦辗转相因,循环不息,就形成了我们本心佛心的生死轮回。
佛教认为,由于烦恼是迷惑本性的魔障,它能障蔽、遮盖众生的真如佛性,盘缠在众生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