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降低运输环节的费用。
其实,帝国的很多造船厂是由钢铁厂发展而来。
毫无疑问,在大战初期,就算有迫切需要,也要受现实约束,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为关键的地方。
要说的话,这也是“替代型航母”坚持采用商船标准的关键所在。
如果采用军舰标准,那么在立项的时候就会被否决,因为在战争初期,达到军用标准的高强度合金钢的产量根本就满足不了造舰需求,连主力战舰都没办法保证,更别说是重要性不够高的辅助舰船。
只是,帝国海军没有因此放弃“增强型航母”,至少设计工作没受到影响。
与“替代型航母”相比,“增强型航母”最突出的变化,也就是采用军舰标准,以提高战场生存能力。
当然,肯定没这么简单。
在战术用途上,“增强型航母”被当成了大型航母与超级航母的补充对待,以提高舰队的战术灵活性。
说得直接一点,用2到3艘“增强型航母”来替代1艘大型航母或者超级航母,能够显著提高在执行低强度作战任务时的战术灵活性,让特混舰队不再受航母数量的限制,获得更高的作战效率。
在具体应用上,主要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