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吃中饭,其实是烤糍粑。
过年的时候,北方喜欢包饺子、做饽饽、蒸豆包,渝省这边就喜欢做糍粑。
“二十八,打粑粑”,糯米上锅蒸熟,放进石臼里拿木钯锤反复锤打,直到糯米饭都被锤成了泥糊一样才行。
这可是个力气活,糯米有粘性,越打就越粘,木钯锤开头还能轻轻松松举起,等到后来被粑粑黏住,就要费老大的力气才能扯得开。
不过这打粑粑的力气可不能省,越打得好,糍粑就越细腻,一般这都是壮年男子或者年轻后生的活儿,不少女方在年前相亲的时候,就是看男方打粑粑时有没有力气。
木钯锤没舞两下就没劲儿了的,八成身体就不行,很有可能直接就被女方给否掉了。
不过粑粑打好,从石臼里移到抹了油的大案板上以后,那一般就是女方的活计了。
女人会洗干净手,手上抹点蜂蜡、清油或者沾上凉水,一手抓着米糊团一握一挤,一只糯米圆团子就从拳眼里挤出来了。
另一只手一揪,把糯米圆团子放到抹了油的大木匾上一个个排列好,满一匾了用另一块木匾平平一按,上面再搁上几块大石头压着,在外面放上一天,原来的糯米团子就压成了一个个玉圆光滑的糍粑。